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第五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召开

【专访三】张勇:绿色产业的大发展是绿色发展实现的前提

首页    协会动态    【专访三】张勇:绿色产业的大发展是绿色发展实现的前提

 

   2019年6月26日,我会张勇会长接受新华网重庆频道新闻专访,就如何积极发展本土绿色产业,协同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实现资源集约型增长转变,助推重庆经济高质量提升等问题,做在线交流。访问从目前我市生态环境存在的压力切入,我会将陆续登载访问实录,与大家分享重庆绿色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628092650

 

   主持人:日前,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提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对绿色产业的范畴做出统一界别标准。那么,重庆产废和处置企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在这一政策背景引导下,重庆绿色及环保产业如何抓住机遇,成为重庆新兴支柱产业?


  张勇: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绿色产业是为绿色发展服务的,我们要谈绿色产业先还是要说一说绿色发展。新时代以来,“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新的发展时期,要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绿色发展是其中应有之义。


   关于绿色发展我们要有三个认识。人与自然和谐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能像我们过去以征服自然为骄傲,其实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征服最后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都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这一点人类有很多教训,所以中央提出来我们要绿色发展,要有新的发展观,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就是学好用好“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深走实“两化路”,把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叫“两化”。把生态和产业紧密的融合起来,走深走实“两化路”,学好用好“两山论”,这是我们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对绿色发展我们还有第三个认识,就是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要的条件,要培育壮大一个绿色产业。绿色产业的大发展是绿色发展实现的前提,这是我们讲如何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来发展壮大绿色产业这么一个逻辑关系。其实每一次新的发展理念的提出,新的发展机遇的把握,往往会孕育一个新的产业。我们的环保产业其实是和中国的环境保护共生共荣,一起发展起来的。环境保护搞得好,力度大,环保产业就发展得好。绿色产业是我们新时代新提出来的,重庆要抓住这个机遇。

 

微信图片_20190628092927

 

    这里我还想到重庆现在正在经济转型。重庆是传统老工业城市,我们传统工业比重比较大,在转型过程当中,我们的经济指标现在变得不这么好看。其实这就是挑战,考验我们的智慧。我们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各个方面应该要抓住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要求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绿色发展将孕育出一个很大的绿色产业,这是我们可以判断、可以预期的。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绿色发展的要求,绿色发展的路径,绿色发展带来的新动力,来培育、壮大新兴的绿色产业。


  “十八大”以后,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后,绿色这个概念深入人心。但在认知上有一些边界不清楚,概念不清晰等一些问题存在,今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建设部,国家能源局、人民银行七个部门一起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这个文件发出以后对于理清概念,明确边界,集聚资源,突破重点,非常有意义。这个文件对绿色产业作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分六个大类,第一是节能环保产业,第二是清洁生产产业,第三是清洁能源产业,第四是生态环境产业,第五是基础设施绿色提升,第六是绿色服务。六个一级目录,往下还分了三十个二级目录,再往下还分了211个三级目录。明确了每一类的标准、规范,很重要。

 

国家政策主要扶持什么?支持什么?我们的资源向哪个方向倾斜?哪些产业哪些做法是最有利于绿色发展的?都聚焦在这个里面。所以这个指导文件的下发,对于我们国家绿色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应该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指导意义。
 

  那重庆怎么抓住这个机遇,让我们在绿色发展中培育壮大一个绿色的产业出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甚至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我想这个是重庆当前各级政府、各个企业、社会三个方面都应该共同来提高认识,共同来发力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我还是要强调,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关键还是政府,这样一个产业仍然是政策主导型,法规推动型的产业。没有政府的主导,没有法规的推动,这个产业很难发展起来。所以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是最大的,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政府首先要制定很好的产业发展规划,要有很好的扶持政策,要营造很好的市场环境,要出台有促进作用的标准、规范。还要着力的去培育,培养一批绿色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讲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什么叫龙头骨干企业?年营销收入可以上30亿、上50亿,甚至上百亿的这样的企业,在细分行业领域里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这样的企业要培育。我说的培育就不是自生自灭的,不是自然生长的,不是在完全自由市场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培育就是要像农业上浇水、施肥、除草、杀虫一样,这才叫培育,政府就要做这些工作,让企业在最好的环境里面成长起来。我们重庆在这个领域里面有一些成长潜力很好的,或者素质很好的企业,有一批这样的企业。我相信通过假以时日,通过政府的扶持帮助这些企业是可以培养壮大起来的。


  像我们的三峰环境,现在在垃圾焚烧发电这个领域里面在全国已经很有影响力了,做得非常好。但是他们现在还是面临发展的一些瓶颈,市场的一些制约,仍然有一些需要突破的,需要政府扶持帮助的地方。所以政府在绿色产业发展上是主导的,是占有关键位置的,我们希望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的学习研究国家七部委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拿出真正有价值的扶持政策、举措,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为重庆的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物质支撑,这是我们的期望。这是讲的政府,还得讲企业。


  这是主体的一个方面,企业要发挥在创新当中的主体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在模式创新上要下大功夫,重庆企业应该说在创新这一块上表现不是非常好。刚才有一个数据,就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这个板块来讲,我们去年技术研发的投入还不到7.3亿,这个投入是不大的。不论是在全行业里面,还是横向的在全市各个板块里面,这个比例都不大。所以我觉得重庆环保企业、绿色产业的企业,在创新这个领域里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实重庆基础条件还是可以的,我们有30多所各类高校拥有环境类的专业,有这方面科研的力量。还有国家级、市级的研究机构可以利用,在产、学、研的融合上大有文章可作。


  在技术、资本、人才这些方面,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我觉得我们的企业都还有空间。重庆的环保企业问题比较大还有一个组织结构问题。重庆有差不多1500家企业在从事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这个行业,以新企业为多。调查结果,重庆20年以上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只有101家。我们有1000多家企业,都是这10年建起来的,有500多家是这5年干起来的,说明我们这个领域新企业很多,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的企业结构做一些调整,在资本的参与之下形成一些“航空母舰”,像“航空母舰”舰队这样一种雁阵型的产业结构那是比较合理的。要有龙头企业带队,一些中小企业跟进配套,这样我们产业才能健康发展起来。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在这方面可以多下功夫。就企业这一块而言我认为主要是一个创新,要敢于思考,敢于走新路。


   说到创新,我这里给企业、网友朋友们讲两个案例。第一个叫环境管家,环境管家是我们环境服务领域里面的一个新事物,也可以说是一种服务的新模式。环境管家是根据市场需要,管理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环境服务,环境管家已经有1.0、2.0版本。重庆环境管家也做得不错,有几个企业环境管家服务做得很好,但是比较起来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广度上、深度上都有很多文章可做。


   我最近看到山东的媒体报道,淄博市的一个区有2000多家企业签了委托环境服务的合同,找了环境管家。这个我很吃惊,淄博市的一个区,2000多家企业采用了环境管家服务这种模式。如果按照一个企业年50万的服务费来算,2000多家差不多就是10个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也是一个很好的服务模式。环境管家有不同的模式,像中医看病一样,有只诊病开方子的,淄博做的管家模式基本上就是诊病开方子就完了,吃药,动手术,企业自己干。我们还有一种管家服务是从诊病、开方子,一直到吃药、动手术、康复一揽子服务全包。环境管家作为新型的环境保护商业模式希望能够在重庆进一步推广。


   我们在绿色产业里面的清洁生产这个产业里,需要强调的,我们产污企业和环境企业的机会在哪里?就是融合,融合就会碰撞出一些新的增长点来,我说的环境管家服务是其中之一,还有就是生产过程当中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产业是绿色产业里面一个重要类别,清洁生产产业的核心是生产过程当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强调生产过程中“三废”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过去都是排出来了我去帮你处理。现在提倡清洁生产,过程控制,那么环境企业就必须深度融合到生产企业里面去,才能为他做好服务。如何在三废产生的过程当中就把它处置掉,把它利用起来,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形成一个清洁生产产业。其实清洁生产产业在“十九大”报告里面已经提出来了。


   “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叫做“推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这次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把清洁生产产业作为专门的一个大类列出来,其中核心就是生产过程当中三废的处置和利用。这也为我们环境管家服务提供了很大的一个拓展空间,我们的环保企业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当然这需要和生产企业融合,不熟悉,不了解就不能得到人家的支持配合,这个事是干不了的,但是只靠生产企业他也干不了,所以需要结合。


   讲一个产业融合案例,产业之间的协同其实有很多案例。重庆有一个环保企业,利用冶金行业的装备,焦化有炼焦炉,烧结有烧结炉,我们这个企业把冶金行业的烧结炉的装备经过改造,经过创新,变成了可以处置污染物、危险废弃物的这么一种装置,当然他们得到了专利。这是很好的产业融合案例。还有现在生活垃圾要分类,要回收利用,我们重庆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是很低的,到2022年能不能达到20%还是一个问号,有待于全社会充分的配合。但是垃圾到了处置厂还要分,垃圾分选是个难题,我在上世纪90年代参与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这里面也有一个装备的问题,怎么样让我们五花八门的生活垃圾能够拿来分类再利用。这个分选对我们的生产线就是一个考验,长的、短的、软的、硬的、稀的、干的,这个垃圾太复杂。我们也是采用了很多的矿山机械,在矿山机械里面有各种破碎机、筛分机,还有磁选、重选等选矿设备,这个在矿山机械里面是很成熟的,改造以后在垃圾分选里面也可以用。但是要做改造,要做技术的创新,这就叫产业融合,在融合当中创新,在创新当中提升,来解决环境领域里面的一些突出的技术性的问题、难题。这方面案例很多,今天时间关系不展开。希望给网友朋友,给企业界的同仁有启迪,真正能够让我们重庆的企业,我们重庆的各级政府能够在绿色发展,绿色产业大发展的机遇面前不丧失机会,为重庆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谢谢主持人。


   

【专访一】张勇:重庆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专访二】张勇:绿色产业是一个大概念,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是重要内容

2019年7月2日
浏览量:0
收藏